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时间:2023-05-04 编辑整理:云南教师资格证网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第1题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1题,共42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愚贤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
A 、 《道德经》
B 、 《论语》
C 、 《孟子》
D 、 《劝学》
2、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
A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 、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 、 教学与发展
D 、 教学特殊认识理论
3、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A 、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 社会人口构成
D 、 民族文化传统
4、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这种理论属于
A 、 教育万能论
B 、 环境决定论
C 、 遗传决定论
D 、 主观决定论
5、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
A 、 教育方针
B 、 教育目的
C 、 培养目标
D 、 课程目标
6、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也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是()
A 、 斯宾塞《教育论》
B 、 杜威《儿童与课程》
C 、 博比特《课程》
D 、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7、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对哪一关系的争论?()
A 、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 、 知识与能力
C 、 分科与综合
D 、 知识与思想
8、学完“压强”概念,学生理解了“在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道理, 田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田老师贯彻的主要教学原则是()
A 、 理论联系实际
B 、 循序渐进
C 、 直观性
D 、 启发性
9、于老师在讲台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 、 练习法B 、 演示法C 、 实验法D 、 参观法
10、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马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 、 说服教育法B 、 榜样示范法C 、 实际锻炼法D 、 个人修养法
11、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 班主任工作
B 、 课外校外活动
C 、 团队活动
D 、 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2、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和阳光明媚的户外,其亮度差别很大,但是人们都能将色知觉为白色衬衫,这反映了知觉有( )。
A 、 整体性B 、 选择性C 、 理解性D 、 恒常性
13、教师:“面粉可以做什么”?
学生甲:“可以做面包、蛋糕、馒头、花卷、油条、面条"。学生乙:可以做馒头、调磁针水、捏面人。
上述对话说明乙比甲的思维更具有( )
A 、 精细性B 、 流畅性C 、 变通性D 、 反思性
14、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A 、 组合学习B 、 上位C 、 下位D 、 归属
15、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 复述策略B 、 组织策略C 、 计划策略D 、 监控策略
16、民辉在解答难题时产生的疑惑,惊讶,焦躁等情感体验属于()
A 、 道德感
B 、 理智感
C 、 美感
D 、 荣誉感
17、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夺冠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状态属于( )
A 、 心境B 、 激情C 、 应激D 、 热情
18、晓颖是个诚实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这些特征属于( )
A 、 性格
B 、 能力
C 、 气质
D 、 认知
19、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走出困扰,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
A 、 脱敏法
B 、 强化法
C 、 幽默法
D 、 升华法
20、国强认为欺负弱小是不可取的,不道德的,因此他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这样的行为,这 说明其品德发展处于( )
A 、 依从阶段B 、 内化阶段C 、 自主阶段D 、 外化阶段、
21、“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词语,描述的是哪一类课堂气氛的表现? ( )
A 、 积极型
B 、 消极型
C 、 对抗型
D 、 顺从型
第2题 辨析题 (每题8分,共4题,共32分) 先回答正误,再说明理由。
2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23、学校教学应以间接经验为主。
24、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旨在获取成就,他们倾向于选择稳操胜券的任务
25、场独立型的学生比场依存型的学生更优秀
第3题 简答题 (每题10分,共4题,共40分) 针对相关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
2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7、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意义。
28、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29、简述福勒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第4题 材料分析题 (每题18分,共2题,共36分)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新学期,班主任李老师接了一个新班,李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室,发现卫生状况非常差, 桌仰棒翻,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景,李老师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面重新摆好, 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老师打扫过的教室,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的规矩。
第二天,李老师依旧如此,有一些同学说: "李老师让我们打扫吧。”李老师微笑着说:“不,这一周我做值日。”一星期后,李老师安排了值日表,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 就连卫生角落也打扫的干干净净。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班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
李老师不仅这样做了, 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的一丝不苟。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惭愧,以致最后的肃然起敬。在李老师的带动下, 这个卫生差的班级同学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这使大家得到了学校的表扬。
问:
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4 分)
结合材料分析这个方法的含义和要求(14分)
31、材料:
王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最近他开始讲授古代诗歌单元,在教学时, 他先是引导学生探索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刚开始学生总结不准确。经过多次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随后, 王老师发现,当学生又学习五言律诗时,他们很快就能总结出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再后来,当学生学习七言律诗时,也很快总结出了其平仄规律。
本单元结束后,王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他们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问题:
请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上述学习现象。(10分) (2)该迁移理论对教学有何启示? (8分)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有教无类出自《论语》。
答案:A
解析:《教学目标分类学》是布卢姆的代表作,教学过程最优化由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与发展由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提出。
答案:B
解析: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权,被统治阶级被剥夺受教育权,造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故本题选B。
【注意此题为争议题,争议答案为A选项】
答案:C
解析:“生而知之"意味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属于遗传决定论。故选C。
答案:C
解析: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 图。
答案:C
解析:博比特《课程》 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也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
答案:B
解析:形式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
答案:A
解析:学完概念后,要求举生活中运用的例子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答案:B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老师通过示范性实验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演示法。
答案:D
解析: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自我修养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马老师要求学生反思写心得体会,是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修养。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答案:D
解析: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案:D
解析: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题干白衬衫在光线亮度变化的情况下依然知觉为白衬衫是知觉的恒常性。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
答案:C
解析: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学生乙对面粉可以做什么想到馒头,捏面人等不同类型,学生甲则都是食品,说明乙的变通性好。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答案:A
解析:并列组合学习是指新概念与已有的观念没有上位和下位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没有上下位关系,故选A。
答案:D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之中,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属于监控策略。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解答难题属于智力活动,追求真题,故选B。
答案:B
解析:激情是爆发强烈、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题干看到奥运会夺冠获胜时欣喜若狂属于激情。
答案:A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诚实勤奋是对性格特征的描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挫折的应对。升华是指将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的过程。例如,歌德在内心非常痛、想要自杀时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题干中,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属于升华。D项正确。
A项: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朴,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强化法的具体做法为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时,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出现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幽默是指个体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一种机智、双关、讽喻、诙谐、自嘲等的语言、动作的良性刺激来化解困难或尴尬,以摆脱内心的失衡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B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这样的行为”已经不需要外在的约束,属于内化阶段。
答案:C
解析:对抗型课堂气氛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题干表述属于对抗型。
错误。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教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阔很多。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正确。学校教学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学生认识具有间接性,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 教材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即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学生是通过认识教材来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学校教学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确。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倾向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会选择成功率在50%的任务。
错误。场独立型与场依存性无好坏之分。根据信息加工时对外界的依赖程度上,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依赖倾向, 场依存型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依赖倾向。独立型的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偏好文科、社会科学,因此不能说场独立比场依存更优秀。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主。
(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 (2 )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1关注生存阶段。 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如: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 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问题。他们会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注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适不适合某些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榜样示范法。
(2)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材料中,李老师把地面打扫干净,摆好桌面等行为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带来了学生的改变。 运用榜样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1)经验类化说是指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对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材料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而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体现了理论方法的迁移。
2)①提高学生知识的概括化水平,重视基本原理的教学; ②注意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 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