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资格证logo
距离教师资格证面试还有0

教育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

时间:2017-11-15      编辑整理:云南教师资格证网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中小学笔试只有两大科:教育学和心理学,针对性的复习方可收到显著的效果,在这我整理一些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抓住重点的复习才会不紧张,也不至于没有头绪的瞎忙活,有效地整理复习这些知识介绍如下:

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边缘学科。基础心理学广义上是指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狭义的是指普通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2、人格(个性):需求和动机(倾向性 动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 静态的)

·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需要就变成了动机。有了动机才可能去行动。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三、心理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生活经验,监床事实,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脑解剖和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心理是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是有能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形象,概念,体验。心理支配行为,行为表现心理,按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行为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看到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耳目一新,不再没有头绪,感觉到教师资格考试的心理学考试很明确,抓住方向,理性的思考,重点复习,心理学考试其实很简单。


云南教师资格证推荐